登录站点

用户名

密码

最新:facebook脸书下载地址


福利:怎么注册一个可以看明星名人福利的facebook账号?


推荐:facebook脸谱邀请码(最新免费)

[新世纪周刊]“日不落”黑客阿桑奇

5 已有 385 次阅读   2010-12-21 13:17   标签黑客  阿桑奇  新世纪 
2010年12月20日 11:16 《新世纪》周刊 】 【打印
 
获得保释后,支持者欢呼雀跃,反对者嗤之以鼻。阿桑奇则说,他会将解密进行到底

□ 本刊记者 陈沁 | 文

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,一条名为葛蒂斯塔的街道上,矗立着一幢已有百年历史的灰白色小房子,再走几条街就能到北大西洋的海边。这个安静的城市,即使春天也会刮起呼啸的北风,夹杂着凛冽的冰雪。

今年3月30日,一个头发灰白、身材瘦高的澳大利亚人租下了这幢房子。他就是朱利安61阿桑奇(Julian Assange)。他告诉房东,自己是一名记者,正在写一篇关于附近一处即将喷发的活火山的报道。

房东走后,阿桑奇迅速放下窗帘,打开行李,开始布置。房间四面白墙,惟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排布好的六台电脑。同事们陆续赶到,开始不分昼夜地工作。阿桑奇是领导者。

自此,这幢房子被他们称作“地堡”或“军情室”。而他们正在为之日夜忙碌的“B计划”,就是后来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的驻伊拉克美军2007年摄于阿帕奇直升机上的一段视频。这里面记录了美军杀害至少18名民众,其中包括两名路透社记者。但是,这段视频当时还只是一段未经剪辑的原始素材,一个不为人知的军事机密。

阿桑奇和他的同事们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,剪辑视频并建立了专门的网站,确保视频上线后不会遭到删除。他希望这段视频能唤起人们对战争残酷本质的认知、对伊拉克及阿富汗平民实际生存状况的关注,因为“新闻报道中的伤亡数字不仅仅是一个数字”。

阿桑奇多次强调,自己是一名记者。在接受《纽约客》杂志采访时,他甚至为新闻设定了一个新标准——“科学化新闻”(scientific journalism)。“比方说,你要发表一篇关于DNA的文章,你当然要收集、整理、证实大量数据去支持你的结论。这也是新闻界所应借鉴的。媒体和受众之间存在这样一种不平衡,即受众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或时间去验证媒体的报道。”

显然,阿桑奇用行动实践了他的“科学化新闻”论。继伊拉克美军视频曝光后,维基解密于7月25日曝光了9.1万份美军阿富汗战争文件,10月22日曝光40万份美军伊拉克战争文件,11月28日起宣布将陆续曝光25万份美国外交机密文件。有媒体评价说,维基解密在这一年内的爆料,超过英美顶尖媒体30年的工作量。

阿桑奇也由幕后的“标准宅男”变身成为全世界媒体所描绘的银发、黑衣、面容冷峻、嗓音低沉的传奇黑客。不过,据一位亲身接触过阿桑奇的人士描述,后者每次出现,衣服都一样,但样子都不一样,“其实阿桑奇私底下挺普通的,没有很酷的样子。”

天才少年

阿桑奇19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东北岸城市汤斯威尔。父母从事演艺业,一家人不得不经常搬家。他回忆说,自己的童年与小说《汤姆索亚历险记》的主人公很像:“养马。建造小筏子去漂流。钓鱼。钻矿井。”

阿桑奇特立独行的性格受到了母亲克莱尔的影响。克莱尔17岁时烧掉课本,骑摩托车离家出走。由于担心传统教育会使儿子盲从于权威,她主要让阿桑奇在家自学,海量阅读。据阿桑奇回忆,他花大量时间泡图书馆,从艺术到科学,涉猎广泛。这也使他拥有了惊人的词汇量,尽管很多词他当时并不知道如何发音。

阿桑奇拥有的第一台电脑,是母亲送给他的Commodore 64。他很快就能破解广为应用的一些程序,找到这些程序创建者留下的隐藏信息。他开始为人和计算机之间“严谨的互动”而着迷不已,“就像下棋一样。没有太多规则,没有随意性,只有待解决的难题。”

16岁时,阿桑奇拥有了第一个调制解调器。那是1987年,网站还没有出现。阿桑奇为自己取名“门达克斯”,这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笔下的一个人物,喻义为“高贵的谎言”。

20岁时,阿桑奇侵入加拿大电信公司北电网络(Nortel)的计算机系统,四处刺探。媒体形容他在系统内来去自如,就像“万能的上帝”,“他似乎认为所有人有权知晓所有事”。阿桑奇被控31项与黑客有关的犯罪行为,他对其中25项供认不讳。但是经过三年的调查,法官最终对阿桑奇的行为作出这样的解释:仅仅是出于好奇和一种能够浏览不同电脑的愉悦感。阿桑奇得到的惩罚是一小笔罚金。

为了进一步提升入侵能力,阿桑奇开始在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,但是各种协会、会议的官样文章让他索然寡味。他逐渐形成了一个观念:人类冲突的本质来自个人与组织的冲突。在他看来,真理、创新、爱、热情,这些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都被组织的特权所破坏;而信息战可以瓦解组织特权,“曝光”就是最有力的武器。

随性而严谨

2006年,阿桑奇在墨尔本大学附近租下一间房子,开始创建维基解密网站。据《纽约客》描述,他在房间的墙和门上涂涂画画,随手记下各种图表和数据,以防忘记。

维基解密网站的组织形式,也是阿桑奇性格中随性与严谨的结合。由于他居无定所,网站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室,只是跟随他在不同国家间辗转。阿桑奇住过机场、自然公园,甚至露宿街头。但更多时候,他借住在朋友或支持者提供的居所中。

尽管没有固定形式,但是网站本身异常严密。阿桑奇曾说,维基解密通过全球20多个服务器、数百个域名进行维护,比世界上任何一个银行网站都安全得多。“这是一个外界无法审查的系统,提供海量文件供公众分析,不给审查留下任何蛛丝马迹。”

网站全职员工只有三到五人,都没有薪水,大量支持者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网站发展。员工大多通过在线加密聊天交流,彼此以代号相称,很多人合作许久但从未谋面,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互不知晓。

阿桑奇和众多支持者的推动,使维基解密网站自2006年建立起后一路发展迅速:2007年公布美国国防部下发给士兵的《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》,2008年公布基督教科学会教义手册、美国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竞选搭档佩林的私人邮件,2009年公布了千余封英格兰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邮件。

尽管要求“所有信息公开”,但阿桑奇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则严加保护,甚至到了偏执多疑的地步。他随身携带多个手机,即使对共事多年的同事,也不轻易透露自己目前所在位置。他甚至在法庭上都拒绝透露住址。

常年奔波、四处树敌,阿桑奇对监视异常敏感。同事说,阿桑奇可以在睡眠严重不足、周遭环境嘈杂的情况下,保持高度警惕并长时间工作。“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,他的神经绷得太紧。”阿桑奇则回忆说,他多次驱赶过偷拍自己的陌生人。“有一阵子,我一直梦见被黑影跟踪,梦见家门口奇怪的脚印,梦见警车在凌晨呼啸着将我带走。”

阿桑奇曾经说过,他其实不愿意成为公众人物,但事态发展至今,必须有人站出来,为公众的知情权负责,宽慰那些铤而走险提供信息的人。“在这个过程中,我就好比是一枚避雷针。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遭到了攻击,但是我也获得了巨大的赞誉。”

12月7日,阿桑奇在英国自首。在看守所中度过不到十天后,他就由英国法院以24万英镑的保释金和上交护照、每日向警察局报到等为条件,获得保释。支持者欢呼雀跃,反对者嗤之以鼻。阿桑奇则说,很高兴能再次呼吸到伦敦的新鲜空气,他会将解密进行到底。

本刊特约作者殷贝贝对此文亦有贡献

更多